当前位置

殖民在北京

相关新闻:
北京人正在被迫搬离北京
北京城管队员李志强被杀案:凶手一审被判死缓
外来人口的婴儿出生人数已经超过北京
......

有天在公交车上,我主动让座给一位外来的民工,因为他带了太多的行李,岁数也不小了,在城市里为了生计奔波一定很辛苦。站起身后我突然想,如果是一个岁数差不多的城里人(50来岁),我会给他让座吗?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发现从身份上更认同外来民工。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来北京打拼。

为什么这篇 blog 的题目叫“殖民”而不是“移民”?我觉得虽然外来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白人之于印第安人那么血淋淋,但不可避免的破坏了当地的原有经济生态环境(公平的说: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政府和投资者),而且外来者已经在这个城市占得上风。无数岗位被更年轻更有知识或者更能承受不公的外地人获得了,同时每年还有多少外地人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堂堂正正的取得了居留北京的资格。现在新生婴儿数量也超出了本地,而燕郊正成为老北京的“保留地”!

原住民正在被这个城市边缘化,或许有一天他们会象印第安人那样被殖民者“消灭殆尽”。我被我这个突然涌出的念头吓了一跳。

原住民和殖民者的矛盾貌似是天然不可调和的,即使是西欧政府现在也貌似对这种对立无能为力。仇恨的种子一旦被播下,便很难消除,代表原住民的城管队员暴力执法肯定是有社会大背景的。然后给李志强定性为烈士,然后网络评论一致的同情崔英杰,仿佛是好莱坞影片里的印第安英雄vs白人英雄。

这么一路写下来,我都忘了这篇 blog 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了。只是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得正视问题。我在北京这几年认识了很多北京朋友,希望友谊不会因为别的因素被破坏。

Topic: 

评论

从古至今,北京已被“殖民”多次了。
这次是不是跟以往不同?谁知道?!

以前的人可能更注重有个家然后比较稳定不用四处走,现在似乎越来越淡化了。等大家都不再是某个地方的原住民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冲突了。

印第安人和殖民者的关系,和现在北京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关系不一样吧,其实只是观念问题。

无数岗位被更年轻更有知识或者更能承受不公的外地人获得了,同时每年还有多少外地人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堂堂正正的取得了居留北京的资格。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反思一下,其实我自己也很贱的。

崇拜邱哥中

我倒不觉得原住民正在被边缘化,一方面,即使没有外来人口,北京原住居民仍然避免不了要向城市边缘搬迁。另一方面,文章“北京人正在被迫搬离北京”一文的观察角度还是太片面了,拿燕郊来说,仅仅有8万北京原住人口搬往燕郊,这个数字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我不知道燕郊整体的承载能力如何,但是至少应该象回龙观社区一样有几十万吧,所以8万/几十万这个比例应该和北京市人口构成相符合,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外来人口“入侵”的概念。

事实上,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外来人口本来应该有机会和本地原住人口享有平等的权利,to share the resource.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毕竟,在回龙观或者燕郊居住的北京原住民还是少数。

这个发广告的够执着的,我看这个就留着吧。以后出现同样内容的一定删

有点想法的都往城里挤,没啥依靠的只好搬到郊外!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乐此不疲,削尖脑袋的往里面钻。
看看现在北京这交通状况,一出门不管你是上三环,四环,五环还是任何一个小辅路就没有不堵的地方。这就是北京城区目前的生存现状。真的没什么好羡慕的。有的时候真的想逃离,如果可以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远离这里:(

北京是一个挣钱的地方。这里的劳动力价格比较高一些,市场规律决定了劳动力这件商品会向这里集中。

在北京,劳动力这件商品的价格相对来讲比较高,而且不同档次之间价格相差甚远。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北京,这件商品的维护成本(生活成本)更是高得离谱,而且环境恶劣,风沙大,商品的母体非常容易破损、老化。所以对商品的拥有者(母体)来讲,利润率并不高,而且风险巨大,很容易亏本。况且商品的购买者,不仅习惯于过度使用这件商品,而且经常赊帐。

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