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足球·劲体育》VS《体坛周报》

在报摊上,《足球》报总比《体坛周报》先卖完,据我问后的结论,不是《足球》比《体坛》更畅销,而是因为买《足球》人的少于买《体坛》的,所以《足球》进的少。

《足球》给我最早的印象大概是初一初二,那时上高中的二表哥、哥哥偶尔会买这份报纸。但是我没怎么看过,因为那个时候不能理解报纸有什么可看的。

到了高三,开始接触《体坛周报》,记得是每份6角,8版,周一出版。有时候看同学买的,有时候自己也买着看。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文渊这个名字和罗德曼的自传连载(因为上面经常有□□□□□字样)。《体坛》大概觉得自己报纸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足球方面的,于是在那时出了一份报中报叫《射门》,把足球的消息放在这里,后来好像是因为这是报刊出版政策不允许的,取消了这种报中报的形式。

那个时候喜欢《体坛》甚于《足球》,觉得周文渊写的评论有内容,很精彩;《体坛》的特点是客观报道比赛本身,而《足球》主要是圈内人士的评论,主观因素更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坛》除了足球外还有别的方面的体育信息,买了一份报纸就不用看别的了。

随着可关注的赛事越来越多,《体坛》的版面扩成16版,价格也翻了翻,1块2,周一周五出版。没过多久,也许是98年世界杯推动了体育类报纸的大发展,《体坛》和《足球》的价格都变成了1块5,版面也同时增为24版,记得《体坛》在那时候把报纸的版面由古老的第一版第二版……,创造性地分成A叠B叠……,每叠的主题固定,好处是可以把每期的A叠、B叠……分开收集整理,这种新颖的分版方式让我对体坛有了更深的好感。

上大学时,有个很深刻的印象:到了周一周五,去校门口的报亭买《体坛》的路上,总能看见一个一个的同学手上拿着《体坛》从报亭的方向往回走,但几乎没见过手上拿着《足球》的。看《体坛》,似乎是一种潮流。

对我而言,转折发生02世界杯的亚洲圈预选赛时,《体坛》出现了假新闻,假新闻在不知道是假的的时候,自然很出彩,然后总编瞿优远在下一期的报纸头版上无比诚恳地道歉。可是没过多久,又一次出现假新闻,然后是更无比诚恳地道歉,甚至为此专门出了一张不加钱的彩印海报,向读者谢罪。卖假新闻销量自然大增,而总编道歉这种事又为《体坛》赚足了感情分,《体坛》风头无限,那时《体坛》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体坛周报”这几个字下面印上期发行多少多少万份,又打破了自己创造的体育类报纸发行纪录云云。

大敌当前,《体坛》莫须有地报道国家队的内讧,猛揭郝范二位大哥的陈年糗事。我的看法是就算真有内讧,在决战时刻媒体也不能推波助澜做出有损战斗力的事。我不知道,那个时候《足球》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反正至此我就放弃《体坛》了。

2002年以后,能买《足球》决不买《体坛》,后来《足球》改名《足球·劲体育》,里面顺理成章加入了其他体育方面信息,甚合我意。李大眼的文字看上去也很有意思,而李大眼和董圆鼻这两个家伙的屡次论战,我也更倾向支持前者。最近几个月,每次看完《足球》,总为李大眼没有blog而扼腕长叹,否则这个家伙的订阅数起码能超过kes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