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听歌的渠道

“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周末看电视时,偶尔转到了一个台,花儿乐队的主唱大张伟正在台上蹦跶,有意思,继续,“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如今的歌词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了?!我惊诧莫名,“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变成此时对白”,哦,这我才想起这是胡汉山的经典台词。印象中花儿乐队最近有首歌叫《洗刷刷》,不会就是这首吧,接着看,“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呵呵,果真是这首,不过不是“洗刷刷”而是“嘻唰唰”。(有什么区别?大张伟其实就是想洗洗刷刷吧)

怎么早没发现这首好玩的歌呢?“洗刷刷”这个歌名其实早就耳闻了,不过从来没产生要把它下下来的念头。只是偶尔在收音机里听过“洗刷刷……”,可能还是在彩铃show的广告中听到的,因此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听到“洗刷刷”没听到“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在初中和高中前半阶段,听过许许多多的流行歌曲,那时听歌最重要的媒介是磁带。自己买,同学也买,然后互相推荐。只要锁定几个巨星,流行脉搏基本就把握住了,好听的歌就跑不掉了。经过发生在高中后期的先用摇滚抛弃了流行再用摇滚的湮灭抛弃了摇滚它自己的音乐升华后^_^,到了大学阶段,巨星也老了,自己也大了,怀旧的情绪也上来了,对歌曲就没有以往那些热情了。主动寻找歌曲终于退化为被动听歌,媒介由磁带、CD变为收音机、电视或者几个常逛宿舍的电脑音箱。

这种消极的方式自然会漏掉许多好歌。想听好歌,又不想花时间去粗取精,这是个问题。我发现我有个哥们挺喜爱流行歌曲,比我关注的多得多,于是有一天我跟他说,有没有好听的旋律优美的歌向我推荐?这样吧,你以后干脆把你喜欢的歌都推荐给我。没有下文,此事不了了之。每个人喜欢的标准都不同,他觉得好听的也许我兴趣不很大,假设他兴冲冲地推荐给我,而我没有热烈的反应,势必打击他做下去的热情,所以后来我也没有再提。

怎么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多的收获呢?自然而然地想到了SNS(社会化网络软件/服务),豆瓣做了书评、影评、乐评。我没有仔细用过它的服务,不知效果如何(它提供的对比网上书店价格的服务非常不错)。就自己海阔天空地瞎想吧,这种服务当然应该要靠用户提供内容,然后用算法分析出各个用户的喜好重合度,从而展开推荐关注服务。用户提供什么内容呢,给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写乐评,或者打分,这是豆瓣的办法,但是还不够,应该想办法把用户硬盘的里面的歌曲信息批量获取出来。如果我和你硬盘的某个角落里都放着一首《我爱你,中国》,这个信息被服务器获取处理后,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你存在,那么如果你再推荐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我想我听后一定会把你当成我的钟子期。我推荐我这个月偶尔听到的《嘻唰唰》,你推荐你这个月听的《夜曲》(注意不要让周同学混淆视听,肖邦的中文官方名字是肖邦而不是萧邦),多关注几个这样的朋友,哈哈,你不说SNS伟大,我跟你急。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个过程和如今网络书签服务很类似,但是实际做起来我觉得要复杂得多。另外说一句别的,如今mp3的知识产权纠纷喧嚣尘上,那个爱国者公司弄的付费下载音乐的网站支付方式又不方便易用,大环境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