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You Team Archive(文化/冥想)

功夫!

电影院里面坐满了人, 黑压压的一片, 直到电影开演,还是有人在过道上逡巡,试图找一个合适的座位,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即使是紧靠墙的位置都有人坐着,当搜索者无奈的眼神和他对上的时候,双方都浮出一个苦笑——由于电影市场长期的低迷,大家都没有座位号的概念,买了票以后随便乱坐,这才造成现在的情况。我和老婆同样也只能前后排坐着,一个爆米花纸袋相互传来传去最后变成一个空壳。

看的过程中就一个感觉——原来我们也可以拍出制作水平和《守夜人》差不多的电影,hehe,当初看了这部俄罗斯大片后觉得很沮丧,怎么我们的张大导演就没有人家的想象力那。看《功夫》火爆的市场,估计在大陆票房过亿是没有问题了,剩下的悬念就是看它能不能超过《英雄》的票房奇迹了。

里面有一个抄袭《闪灵》的镜头:从门口涌出大量的血液;片尾还有一个周星驰走出房门,斧头帮众包围房门的镜头,也似乎有印象在哪里看过。最让我回味的镜头是:六指琴魔的琴音割断了一大片柳叶,然后击翻屋顶上的一个瓦盆,当观众的视线被聚焦到屋顶上后,就看见一只猫缓缓走来,跳下屋檐(准确的说是跳出屏幕),然后猫咪被断成两截的影子和一泼血打到墙上。

这部电影,制作很好莱坞,内容很中国。星爷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勤奋,以及....他的小腹.hoho

河童

第一次知道“河童”这个词,是因为看最游记,里面红发帅哥沙悟净的绰号/昵称就是河童。在日本神话里面,河童是河中的妖怪,身材很矮小,像小孩一样,手上带像青蛙脚一样的蹼,每日在水中游,能把靠近河边的孩童拖下水,到的确贴切出没在流沙河里的沙僧。

这里提到河童,是最近老婆买了两本妹尾河童的书,读起来十分有趣,因此附带提起。妹尾的书籍,最好玩之处在于几乎每页都配有作者对于描述事物的素描插图,作者本是日本最知名的舞台设计家,美术功底可想而知。就好比 flypig 的 blog,每篇都配有一张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惊人的效果。

DC 拍出来的数字图片虽然颜色丰富,内容逼真,但大师的手绘作品却也一点不逊于照片,虽然线条简约,但更容易传神,尤其是可以完成相机做不到的事情——妹尾先生游历欧洲、印度,每到一个旅馆住宿,就把房间从顶端鸟瞰的俯视图画出来,任谁能把 EOS 300D 之类玩的出神入化,也绝不可能做到这点,除非把楼上的楼层全部拆除,再弄架直升飞机空中拍摄。如果他用 Tablet PC 写 blog,肯定会在 cyberspace 出名的。

连续两篇 blog 说的是和日本有关的东西,这里我再说说我对日本的感觉。从铁臂阿童木小鹿纯子到樱木花道赤名莉香,从红白机到PS2,和我同年龄段的人有谁没有受过日本文化的影响呢?最近看的日本漫画是最游记,他们对中国神话小说的演绎真是...比大话西游好玩的多;最近玩的游戏三国无双,发现日本人对中国英雄人物的崇拜也堪比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鲁迅、周恩来、孙中山这些伟人都在日本生活过,他们对日本的态度可不像如今抵制日货的家伙激烈。能培养出川端康成/宫泽贤治/宫奇峻的民族,不会比我们汉族更加邪恶。说到底,我们对日本还是了解甚少,有可能还是多买些日本作家的书吧,毕竟这两个国家要做一辈子的邻居。

學而時習之

從來沒有想過“习”這個字做何解。直到兩週前看錢穆評註的論語,說的是要象鳥兒學飛,每天反復不已,這才想到“习”是和鳥有關。

同樣,學和習是兩個不完全的詞義,“學習”這個詞描述的是兩個不同的方法,而溫習,復習說的是一個意思

再去理解“微風習習”,就好理解,飛行本來就和風緊密相連

钱穆的评注说的是:任何领域的研究学习,均分为“有时习,有朋来,人不知”三个阶段,因此论语编者把《学而》作为首篇来总纲孔子的教学思想

QYB注:学而时blog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trackback,不亦乐乎?人不comment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论语之温故知新

《为政》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炖肉的经验...(嘻嘻,说到这里口水长流)
古时候把大火烧称之"煮", 小火称之"温"

"温故而知新"和前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说的是一个意思. 因为"知新", 所以"不亦悦乎"

我们后人常用"温习", 这可能就是从论语里来的

写 blog 的好处

blog 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工具,书写中我会想象和潜在读者互相交流,"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意思?" "我该如何取悦他们?"。我在线写 blog 的过程中,发生过两回长篇大论被键盘误操作毁灭的事件,虽然十分懊恼,但从头再来却得到比上一篇更流畅的叙述或更巧妙有力的论证(呵呵,自我感觉)。在不断的推敲之中才能不断进步。其实不仅仅写 blog,写写画画总是会有些好处。否则平时很多好的想法,概念,很容易湮灭在大脑每日高强度的运转中,只有写出来,反复提炼,才能真正积淀下来成为自己的思维财富。

blog 有助于自己的成熟。或者不如说随着你和读者的交互增多,blog 会成为你和外界沟通/持续学习/反省自己的重要渠道。我曾经在 blog 上作过一件巨愚蠢的事情,攻击了一下三大门户,结果被 xjb 反击。这件事情给我教训深刻,never never never FUD,自重首先尊重别人,记录而不是感言,分析而不是下结论。

前不久有人评论说,由于email/手机的普及,不再会出现有影响的通讯集了。但未来优秀的 blogger 一定会越来越多,关键在于用心(好像是星爷电影里的话)。

迪斯尼啊迪斯尼

基本上,我们全家已经臣服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上,从天线宝宝到百亩森林,相关的AV产品,书籍,玩具是不计其数。

其实也没有办法,中国最近也有优秀的动画片,比如日式风格的魔豆,美式风格的哪吒,制作水准比几十年前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可有对我们家来说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不适合6岁以前的宝宝看。

小熊维尼和孙悟空哪吒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根本没有暴力或者说动作风格,其实也是,西游记封神榜本来最初就是写给成人的,再怎么改编也不适合小小孩看,否则那还是传统文化吗?小熊维尼描述的只有朋友间的玩耍和互相关爱,这样的东西是大人每天灌输的,也是小小孩可以理解的。如同上篇 blog 所说,现在我家宝宝理解的最严重暴力行为,就是把什么给吃了.

就我所认为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小孩看的动画中国只有一部还是好久好久以前的,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蓝猫勉强凑合,但是还是4,5岁以上的孩子更合适,不如小小爱因斯坦对准的是 2-3 的区间.

所以没有办法,是让小孩看哪吒打打杀杀,还是受美帝产品的腐蚀?中国家长只能作出和我们一样的选择. 相应的,平时也会去买迪斯尼的衣服玩具,许愿香港的迪斯尼乐园,虽然 DVD 都是盗版来源,但迪斯尼没有少赚钱,而且影响深远.

即使上了小学我也觉得国产动画不容乐观,国产动画小制作太粗糙,大作除了蓝猫外,别的都是靠打打杀杀过日子,难道中国动画的精神背景就如此贫瘠么?

武林外传

对我来说,这次除夕晚上最重要的电视节目是《武林外传》结局,看完以后就美美的入睡,直到鞭炮声响才迷迷糊糊醒来,才发现鸡年就这么过去了。

我对电视的理论认识,是有回买了本《财经》,里面有一篇讲的就是电视电影的区别,简单说就是“电视里的人看镜头”。很难理解不是?想想啊,除了电视剧以外,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广告、小品相声、什么什么的都是对着镜头在说话;为什么?现场感。有些都市电视剧,也时而能发现看热闹的行人在远远的看着你,噢不对,是看着镜头,对于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也会心一笑,立刻感觉好像自己被带到了拍片现场?

《武林外传》在我看来最可爱之处,并不是恶搞,而是导演和编剧用了种种手段加强这篇剧集和观众的交互。看镜头是用的最多的手法,比如模拟广告,讲解人生道理,都是演员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以前的电视剧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拍法——拍电视剧的人都太拿自己拍的东西当回事,尽力模拟电影的手法拍摄和制作,却丢了电视节目最重要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武林外传》让你感到就是一个乐,通过这片子我发现最高级的乐在其中就是感受到演员也在享受这种纯粹搞笑的乐趣。

后来补看前面的情节,发现有一集在拍摄上还做了很有趣的实验,就是肩抗摄像机的拍摄,镜头类似现场采访或者家庭DV拍摄,在两个对话的人之间摆来摆去,而不是那种两个角度拍摄再后期剪接。看的比较过瘾。第一人称视角拍摄也在好几集中多有出现。

最让人叫绝的是这句台词:“你要是这么幽默怎么不去写情景喜剧?”这句话彻底颠覆了我对电视剧的认识,从此爱上《武林外传》一发而不可收拾